绵阳城市学院近四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及专业就业指向:2024届达82.4%,哪些专业更贴合产业需求?
作为2021年从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转设的独立普通本科院校,绵阳城市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一直以“贴合区域产业、稳定性强”为特点。先看最直观的数据:截至2024年8月31日,202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82.4%,其中超七成去了企业——这比例比民办本科院校平均水平(2025年教育部数据约78%)略高。往前回溯,2021届整体落实率92.13%(专科98.4%、本科88.38%),2020届总体80.22%(专科89.76%、本科77.17%),几年下来整体维持在八成左右的稳定水平。
选专业得看“产业风口”:这些方向对接国家规划
学校的不少专业刚好踩中“十四五”规划里的重点产业。比如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,对应新能源产业——四川正在打造“中国锂都”,绵阳本地的锂电产业园区就吸纳了不少该校毕业生,做生产管理、设备调试这类岗位;生物制药专业则对接生物医药集群,学生毕业后多进药企做研发助理、质量检测,起薪在绵阳本地能到5000-6000元,比传统化工专业高10%-15%。
再比如人工智能专业,虽然2023年才招生,但已经跟本地科技企业合作做实习基地——学生参与AI系统的数据标注、算法测试,不过得注意:2025年人社部数据显示,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同比增30%,部分企业的基础岗位开始饱和,建议选“AI伦理”“数据隐私”这样的细分方向,避开纯技术岗的竞争。
不同城市的就业差异:选对地域更稳
要是打算毕业后留川,不同城市的岗位和待遇差别挺明显:
一线城市(如成都):新能源企业的研发岗多,但门槛高,本科毕业生得有实习经验才进得去,薪资能到8000-10000元,但落户要积分;
新一线城市(如绵阳):本地产业配套全,县区的锂电企业、生物医药园招人量大,薪资6000-7000元,还能享受“绵州人才计划”的租房补贴(每月800-1200元);
二三线城市:比如川北的一些城市,临床医学专业能进县医院,但三甲医院基本要硕士,薪资5000元左右,胜在工作稳定。
避坑提醒:热门专业不是“万能票”
得警惕热门专业的潜在风险:比如人工智能,今年毕业生多了三成,企业更看重“技术+伦理”的复合能力;新能源专业要看学校有没有产业对接——绵阳的锂电企业多,学校的能源类专业实习机会就多,毕业后直接留用的概率能到35%(2024届数据)。另外,选专业别光看名字,得查“专业-产业”匹配度:比如“能源与环境”比“环境科学”更贴合新能源产业,“生物制药技术”比“生物技术”更对接药企需求。
总的来说,绵阳城市学院的就业特点就是“扎根本地产业”——选对跟“十四五”规划、川渝优势产业对口的专,比如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(细分方向),毕业后找工作不算难。要是想进企业,优先挑能源、制造类;想稳定,选师范或医药类——这些都跟学校的专业设置、本地产业资源绑得紧。(数据来源:2025年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、人社部2025年新兴职业目录、智联招聘川渝地区2025年一季度产业招聘报告、绵阳城市学院就业质量报告)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gkguide.com//jiuyeqianjing/737.html